上海国家会计半岛APP学院
发布时间:2023-08-19
 (撰稿/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曾胜男;摄影/刘荣光)7月20日晚上,来自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的程老师带领我们解读了最新金融工具准则,程老师以生动形象的案例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并对比新旧准则的变化,老师深厚的学术底蕴、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循序渐进的问题剖析,使准则不再晦涩难懂。课堂上准则解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作为非金融专业的同学来说,金融工具的概念理解起来存在些许难度,程老师用一句话将其精简概括

  (撰稿/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曾胜男;摄影/刘荣光)7月20日晚上,来自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的程老师带领我们解读了最新金融工具准则,程老师以生动形象的案例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并对比新旧准则的变化,老师深厚的学术底蕴、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循序渐进的问题剖析,使准则不再晦涩难懂。课堂上准则解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作为非金融专业的同学来说,金融工具的概念理解起来存在些许难度,程老师用一句话将其精简概括为:金融工具是与“钱”有关的合同关系,这里的钱指代现金、其他金融资产或合同方的自身权益工具。例:实务中常见的应收账款即是金融工具。看到这里同学们也许会有疑问,应收账款的形成是企业将货品销售给客户而形成的一笔资产,是“钱”与“货品”的一种交换,不满足上述定义。其实不然,在销售过程中货品发出与收到货款之间签署的是销售合同,而将这笔款项转为企业的应收账款形成债权关系时签署的是欠债合同,该合同满足上述定义中“与钱有关的合同关系”,因此应收账款也应算作金融工具。在金融工具定义中包含3种不同的合同关系,分别是由债权人、债务人组成的借贷关系;由投资人、被投资人组成的投资关系以及由一方、另一方组成的对赌关系。在描述这三种关系时所产生的现金流必不可少的三要素为:时间、金额与可能性风险。

  新修订的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将以企业持有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和“金融资产合同现金流量特征”作为金融资产分类的判断依据,将金融资产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以及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三类,减少了金融资产类别,提高了分类的客观性和会计处理的一致性。

  案例:A公司是制造企业,其给予客户的信用期限通常为60天,不过A公司为快速回笼资金,一般会在应收账款产生30天内,通过保理业务出售给银行,A公司管理应收账款的业务模式是否属于持有并收取合同现金流量?

  案例中提到的保理业务为将应收账款卖给银行的业务,本案例分为两种情况,若有追索权,则该笔业务为,不会终止确认应收账款,属于持有并收取合同现金流量;若无追索权,应终止确认应收账款,不属于持有并收取合同现金流量。

  案例:A商业银行向客户发放人民币贷款,贷款合同约定利率每年将根据人民币通货膨胀率进行调整。该利率调整机制是否符合“仅为对本金和以未偿付本金金额为基础的利息的支付”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

  本案例中调整通货膨胀率实际上是对时间价值进行调整,符合上述利息定义,若将该项改为根据美元通货膨胀率进行调整,便不符合上述利息定义,因存在美元对人民币汇率这一影响因素。

  企业初始确认金融工具,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工具,相关交易费用应当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对于其他类别的金融工具,相关交易费用应当计入初始确认金额。但是,企业初始确认的应收账款未包含重大融资成分或不考虑不超过一年的合同中的融资成分的,应当按照该准则定义的交易价格进行初始计量。

  (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变动计入损益;

  (3)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以公允价值计量,变动计入损益;

  注:对于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因自身信用风险引起的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但会造成或扩大会计错配的除外)。

  金融工具计量的重点问题:(1)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其减值损失、利息收入和基于摊余成本计算的汇兑损益计入当期损益,剩余公允价值变动利得或损失计入其他综合收益。(2)对于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取得权益工具投资,用以确定公允价值的近期信息不足,或者公允价值的可能估计金额分布范围很广,而成本代表了该范围内对公允价值的最佳估计的,该成本可代表其在该分布范围内对公允价值的恰当估计。

  在旧准则中,按照已发生损失模型计提减值,该模型下一般有两种情况:①在资产负债表日将全部已发生的违约事件识别出来后,对其单项计提减值准备。②在资产负债表日已发生的违约事件只有部分被识别出来时,将剩余部分组合计提减值准备,该方法是依据概率将已发生的违约事件可靠识别并计提减值准备。

  在新准则下,则按照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对金融资产减值计提减值准备。该方法的提出是基于金融危机这个大背景,在资产账面价值确认时即考虑未来预期损失,从而更加及时、足额地计提金融资产减值准备,便于揭示和防控金融资产信用风险。对金融资产预期信用损失进行了三个阶段的划分,将信用风险归类为低、中、高三档:第一阶段需要计算报告日后12个月内违约事件(若金融资产预计存续期少于12个月,则为更短期间)可能引致的、并以违约概率加权求和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净现值;第二阶段仅包括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从低显著增加至中等程度的信用资产;第三阶段特征是信用风险增高到出现减值证据,这时利息算法与第二阶段相同,但是违约可能性与减值计提金额更高。

  (3)将来须用或可用企业自身权益工具进行结算的非衍生工具合同,且企业根据该合同将交付可变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

  (4)将来须用或可用企业自身权益工具进行结算的衍生工具合同,但以固定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交换固定金额的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衍生工具合同除外。

  2.权益工具是指能证明拥有某个企业在扣除所有负债后的资产中的剩余权益的合同。

  (1)该金融工具不包括交付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给其他方,或在潜在不利条件下与其他方交换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义务;

  (2)将来须用或可用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结算该金融工具。如为非衍生工具,该金融工具应当不包括交付可变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进行结算的合同义务;如为衍生工具,企业只能通过以固定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交换固定金额的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结算该金融工具。

  ①如果企业不能无条件地避免交付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来履行一项合同义务,则该合同义务符合金融负债的定义。例如:企业发行的一项永续债,无固定还款期限且不可赎回,每年按照8%的利率强制付息,虽然该项工具的期限永续且不可赎回,但是由于企业承担了以利息形式支付现金的合同,因此符合金融负债的定义。

  ②如果企业能够无条件的避免交付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半岛APP例如能够自主决定是否支付股息,同时所发行的金融工具没有到期日且持有方没有回售权,则此类交付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结算条款不构成金融负债。

  对于将来须用或可用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结算的金融工具的分类,应当区分衍生还是非衍生工具。

  对于非衍生工具,如果发行方未来有义务交付可变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进行结算,则该非衍生工具是金融负债;否则,该非衍生工具是权益工具。例如,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合同约定,甲公司以100万元等值自身权益工具偿还所欠乙公司债务。在本例中,所需偿还负债金额100万是固定的,但是甲公司需要交付权益工具的数量随着市场价格的变动而变动,在这种情况下,该金融工具应当划分为金融负债。

  对于衍生工具,如果发行方只能通过以固定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交换固定金额的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进行结算(即“固定换固定”),则该衍生工具是权益;如果发行方以固定数量自身权益工具交换可变金额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或以可变数量自身权益工具交换固定金额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或以可变数量自身权益工具交换可变金额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则该衍生工具应当确认为衍生金融负债或衍生金融资产。例如发行10亿元的认股权证,认股价格为5元/股,这种情况属于以固定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交换固定金额的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应当作为权益;发行10亿元的认股权证,根据股价调整股数,这种情况属于以可变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交换固定金额的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应当作为衍生金融负债;发行1600万美元的认股权证,认股价格为8美元/股,这种情况由于美元兑人民币存在不确定性,属于以固定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交换变动金额的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应当作为衍生金融负债。

  或有结算条款,指是否通过交付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进行结算,或者是否以其他导致该金融工具成为金融负债的方式结算,需要由发行方和持有方均不能控制的未来不确定事项(如股价指数、消费价格指数变动,利率或税法变动,发行方未来收入、净收益或债务权益比率等)的发生或不发生(或发行方和持有方均不能控制的未来不确定事项的结果)来确定的条款。

  除下列情况外,对于附或有结算条款的金融工具,发行方应将其归类为金融负债:①要求以现金、其他金融资产或以其他导致该工具成为金融负债的方式进行结算的或有结算条款几乎不具有可能性,即相关情形极端罕见、显著异常或几乎不可能发生。例:甲公司向非关联方借入资金,可自主决定股利分配,不还本,但约定如果10年内中国男足拿了世界冠军,则偿还本金。在这种情况下,甲公司由于该或有结算条款几乎不可能发生,所以应当将该金融工具归类为权益。②只有在发行方清算时,才需以现金、其他金融资产或以其他导致该工具成为金融负债的方式进行结算。例:乙公司向投资方发行股份,可自主决定股利分配,不还本,但约定如果乙公司清算,将偿还本金。在这种情况下,乙公司由于清算而偿还本金,应当将该金融工具归类为权益。

  通过程老师的解读,我们切实感受到金融工具准则的重大变动,而学习准则的最好方法就是对比学习、引入案例思考,通过实实在在的案例分析,将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准则学习是个无止境的过程,我们要时刻保持学习自觉性,紧跟专业知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