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APP8本投资理财书籍经典(个人珍藏强烈推荐!)
发布时间:2023-05-19
 在2021,2022连续两年,绝大多数股票下跌40%,50%甚至更多的时候,人人恐慌,而我整个过程中没有一丝的焦虑,反倒用同样价格买入了更多筹码。  这些书都是我认为的价值投资最经典的书籍。好好把一本书,读透,读懂,胜过阅读普通的十本书。  只要一个人停止抱怨,开始行动,在中国这片大地上,任何一个年轻人都有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价值投资有且只有4个核心理念,这4个核心理念堪称简单、完美: 1

  在2021,2022连续两年,绝大多数股票下跌40%,50%甚至更多的时候,人人恐慌,而我整个过程中没有一丝的焦虑,反倒用同样价格买入了更多筹码。

  这些书都是我认为的价值投资最经典的书籍。好好把一本书,读透,读懂,胜过阅读普通的十本书。

  只要一个人停止抱怨,开始行动,在中国这片大地上,任何一个年轻人都有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价值投资有且只有4个核心理念,这4个核心理念堪称简单、完美: 1.股票是对公司的部分所有权。 2.市场只会告诉你价格是什么,而不会告诉你价值是什么。 3.投资本质上是对未来进行预测,预测结果不可能100%正确,因此要有安全边际,安全边际主要源自买得便宜和低预期。 4.通过长时间的努力可以形成自己的能力圈,能力圈的边界比大小重要。

  股票市场不是一个赚快钱的地方,只要你能忍得住慢慢变富,你就有可能赚到钱!

  那到底是什么推动沃尔玛在过去30年上涨了1343倍呢?我们的理解:一个是业务规模,以1996—2005年为例,沃尔玛从3054家店增加到6141家;另一个是内生性增长,同店纯利从100万美元增加到179万美元,所以导致沃尔玛股价上涨这么多倍的根本原因,是业务规模和企业内生性增长,不是我们说的“庄家”,而是企业本身。

  我觉得马化腾给我们上了一堂很好的金融课。你要是能跟马化腾称兄道弟,能不能在腾讯上赚到大钱?不一定。为什么?据说腾讯上市之后,马化腾的爸爸就卖掉了手中腾讯的股票。我有一个朋友,有一次在和我吃饭时说,他在2004年买了几千万的腾讯。他的太太和马化腾的太太是很好的朋友,交流时马化腾的太太一直不太看好腾讯。

  谁都会犯错,不要怕犯错,要在错误中汲取教训,你犯的错会越来越少,做的会越来越好。

  投资不是零和游戏,投资是把闲置的资金投入到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去,社会发展,企业盈利,你盈利,是一个多赢的游戏。

  我的职业生涯也告诉我:不透支、不融资、不借钱可能是股票投资事业走得久远的保证。巴菲特2007年10月18日在接受福克斯新闻网商业频道的专访时,曾就“如何看待通过融资来购买股票或者说借钱买股票”的问题说:“我认为这有点疯狂。你看看伯克希尔公司,我们买入的时候是每股7美元,现在是每股129000美元。但在1974年期间,它的股价下跌了50%,2002年时,股价也从高点大跌50%。如果你的资金中有50%是通过融资获得的,则意味着你已经破产了。但你不应该因为拥有一只从7美元涨至129000美元的股票而破产。

  借钱或者加杠杆投资可能会让你即使买到最好的股票,也会因为中间的一次暴跌而破产。

  很多人看到了大涨,不知道大涨之后就是大跌;很多人看到了大跌,不知道大跌之后就是大涨。

  企业周期、金融周期、市场周期,在上行阶段大多都会走过头,不可避免地在下行阶段也往往会走过头。这种周期容易走过头的现象,都是投资人心理和情绪钟摆摆动过度所造成的结果。因此,理解和警惕市场心理和情绪走过头,是对投资人的入门级要求。只有这样,人们才能避免周期性波动走极端造成的伤害,也才有希望从中获得盈利。

  我做投资47年,竟然只有3个年度的股市收益率处于正常水平,平均16年才遇到1年股市是正常的!所以,有件事我敢拍胸脯自信地说,股票市场表现符合正常水平绝对不是正常现象,所谓的常态其实是非常态。股票市场如此大幅度波动,根本不能用企业、行业、经济这些基本面变化来解释。股票市场经常大幅偏离正常收益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投资人的心理和情绪像钟摆一样大幅摆动。

  有些股市格言所讲的道理久经时间的考验,可以说颠扑不破,其中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市场在贪婪和恐惧之间来回波动。”之所以如此,其根本原因在于:投资人的心理和情绪在恐惧和贪婪之间来回摆动。换句话说,有时候人们感觉良好,积极乐观,预期好事会发生,而且后来情况确实如此,此时,投资人就会变得贪婪,什么都不顾了,心里只想着赚大钱。贪婪让人争抢着去投资买入,结果大家纷纷开出更高的价格,从而导致市场上涨,资产升值。

  我前面说过,经济预测人士以及购买他们预测报告的人,紧紧地盯着未来一年或者两年的经济增长率,换句话说,他们非常关注在短期经济周期的上行阶段所展现出来的增长率以及增长持续的时间,他们也同样非常关注,在短期经济周期的下行阶段是否会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如果会,它就会被定义为一波衰退。这些现象其实都代表着,经济走势围绕长期向上趋势发生短期的上下波动。

  树肯定不会长到天上去,但是在牛市的最后阶段,投资人的行为表现得好像他们相信树真的会长到天上一样……而且投资人愿意出高价购买他们感觉到的公司收益会有无穷成长潜力的热门股。投资人因为相信高成长性而支付高价去买热门的成长股,事实证明他们过高地估计了成长性,几乎再没有其他事比这种用高价购买伪成长股所付出的代价更高的了。

  在橡树资本,我们强烈地排斥这种等到确认底部后再开始买入的想法:第一,我们根本没有办法知道市场已经到了底部。没有霓虹灯告诉你底部到了,欢迎你来抄底,这简直是在做梦。只有底部过去之后,我们才能确认原来那是最低的底部,因为底部的定义就是反弹开始的前一天。从本质上讲,只有事实发生之后,我们才能确认它是事实,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只是可能。

  没有人知道这是底,除非已经过去了很长一段时间,回头去看的时候,才知道那是底。所谓的一把梭抄底不存在,抄一段时间相对的底有可能。

  两个人做两件不同的事,即使第一个人两件事都比第二个人更有能力,可是当他集中精力做他更有能力的第一件事,让第二个人做他相对更有能力的第二件事,他们创造出来的价值,互相交换后合起来反而更多。他的定律说明社会分工、社会交换会创造出利益,从根本上解释了为什么贸易从古至今都是财富创造的一个重要源泉。如果进一步推论1+12,那么同一市场中增加的、交换的人数越多,市场越大,创造出来的增量就越多。

  这就是为什么虽然这条康庄大道一定会通向成功,但交通一点都不堵塞,走的人寥寥无几。但恰恰这就是那些想走一条康庄大道、愿意走一条艰苦的道路的人的机会。这些人走下来,得到的成功确确实实在别人看来就是他应得的成功。这样的成功才是可持续的,才是真正的大道。你得到的成功真正是你付出得来的,别人认可、你也认可,所有其他人客观地看也认可。

  另外一个情况是,我认为价值投资不仅在中国可以被应用,甚至中国目前不成熟的阶段使价值投资人在中国具备更多的优势。这个原因主要是,今天中国在资本市场中所处的位置,资本市场百分之七十仍然是散户,仍然是短期交易为主,包括机构,也仍然是以短期交易为主要的目的。价格常常会大规模背离内在价值,也会产生非常独特的投资机会。如果你不被短期交易所左右、所迷惑,真正坚持长期的价值投资,那么你的竞争者会更少,成功的几率会更高。

  芒格先生订阅《巴伦周刊》(Barron’s),就是美国《华尔街日报》的一个跟股票市场有关的周刊。这个杂志他看了将近四五十年,当然,主要目的是去发现投资机会,那么在整个四五十年中,他发现了多少机会呢?一个!就只有一个,而且这个机会是在看了30多年以后才发现的。那之后10年再也没发现第二个机会。但是这不影响他持续阅读,我知道他依然每期都看。他有极度的耐心,可以什么都不做,可是他真的发现这个机会的时候,他就敢于全部地下重注,而这个投资给他赚了很多。这是一个优秀投资人的必备品性:你要有极度的耐心,机会没来的时候就只是认真学习,但是机会到来的时候,又有强烈的果决心和行动能力。

  机会不需要太多,一个就足够了,但机会到来前,你要做足够的积累,才能配得上那个机会。

  我见过很多不同的人,也有各种各样失败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兴趣。一个人最终能够坚持把一件事情做好,这件事必须要符合他的兴趣。最容易成功的方向其实就是你既有兴趣又有能力的方向。比如说有些人,可能他有价值投资的品性,但是他对别的事情更有兴趣。学习了一段时间价值投资后,他又被别的东西吸引过去了,这是完全可以的,而且我认为这是一个合理的决策。我认为,最重要的不是哪一个行业能赚更多的钱。如果抱着这个念头,你就会去跳来跳去,因为总是有人比你赚的钱更多。你要是用赚钱多少来做判断,你生活得一定很悲惨。所以最终还是要跟随自己的兴趣。

  我从事广义的商业大概有二十六七年了,也见过形形、各种各样非常成功的企业家或是不太成功的企业家。我发现市场经济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特点,它可以释放各种各样的人的潜能。很多成功的企业家在日常生活中,其实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他们在市场经济中被发现之前,在生活中你可能都不太愿意跟他们打交道,而且他们如果从事别的行业可能大概率会失败。但是市场经济就能让任何特殊的人、不同的人、社会“异类”都有可能在他最终选择的细分行业(niche)里成功。

  好,现在我们假设你的个性适合成为一个价值投资者,这说明某种程度上,你属于人类进化过程中发生基因突变的那一小群。这一小群人有哪些特点呢?第一,你并不介意作为少数派,反而感到非常自在——这可不是人的本性,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大部分时间是依靠群体才得以生存的,在几万年的进化过程中一直如此,所以群体性是根植在你的基因中的。

  当新手被吸引进场的时候,意味着牛市也快到头了。所以,一进场不应该买买买,等到了熊市,才是买入的好时机。

  几乎是同样的道理,“韭菜”最终的下场,并不是因为缺乏耐心,而是因为缺乏实力所致。如果进场时“那必然被套的部分”,事实上仅占他所有资产的一小部分,他会“失去耐心”吗?他会因此失去冷静吗?他会因此焦灼不堪吗?他会因此羞愤难当吗?都不会。更可能的是,他会很冷静,他会无焦虑,他会羞愧自己判断错了,但完全不可能因为羞愧而做出更不合理的行为。

  最高点和最低点只出现于一瞬之间,所以,卖到最高点和买到最低点也只能是人们的幻觉罢了。

  成功交易者的一个基本素质就是:在任何时候都持有一定比例(或者起码一定数量)的现金。因为他们知道,他们身处在怎样的一个高风险环境里。他们知道就算自己的判断非常准确,这世界也不一定也没必要在那一个时刻给出正确的回馈……意外只要存在就一定会发生!意外出现的时候怎么办?没现金就没有任何办法。这个世界里,没有救世主,只有自己准备好的风险备用金……

  当前熊市之后即将是牛市,而牛市之后即将就是熊市。熊市需买入,牛市需慎重。

  对我而言,我觉得改为承受的住100%的波动更合适,就是只投自己不要的钱,如果这钱你还要,那就别投。

  曾经有人问巴菲特:“既然你的投资方法这么好,为什么这么多年来,学习、复制的人不多呢?”对此,巴菲特笑答:“因为很少有人愿意慢慢变富。”这是一句意味深长的线多年前,国人在得知巴菲特将1万美元变成3亿美元的故事时,最初的反应是羡慕与惊愕:“这么多?!”听到需要历时数十年,他们的反应是遗憾且略带不耐烦:“这么久?!”大多数人想的是:“等老了,有钱还有什么用?”时光流转,近30年过去了,那些当年这么想的年轻人现在不但年纪大了,而且多半……

  而且这些长期大牛股竟然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如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伊利股份、双汇发展、格力电器、美的集团、青岛海尔、老板电器、苏泊尔、索菲亚、万科A、中国平安、云南白药、东阿阿胶、同仁堂、片仔癀、海天味业、涪陵榨菜等。可以说,我们平时的衣食住行都被这些长期大牛股“包围”着,只是我们自己浑然不知而已。

  相信才有可能做到,当你相信了,你就会不停地想我怎么才能做到,就会不断地去行动,去想办法,当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时,就会放弃原本的可能性。

  所以,若你确定自己是正确的,而你身边绝大多数的人并不认同你的想法,那你应该高兴(而不是痛苦),而且是“越不被认同越应该高兴”才对。所有的人一生都生称自己在寻找价值,可当绝大多数人“不小心”找到真正的价值时,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找到了——不仅不知道,还要为此而痛苦——真是邪门!为什么人们在面对真正的价值时会如此痛苦?因为他们衡量正确与否的方式错愕——他们靠的不是逻辑和独立思考,而是“认同的人是否足够多”。

  若你是正确的,别人也是正确的,价值不大,若你是正确的,别人都是错误的,那你将为这些人创造巨大的的价值。所以,在你是正确的前提下,不认同你的人越多越好。

  学习任何一个新技能都要反复练习,反复摸索,你才能越做越好,你也一定会越做越好。一件事情你没做好,不是因为你笨,也不是别的原因,单纯的是你低估了这件事情的反复练习次数,你对这个过程的不了解导致你早早放弃。

  只有拥有强烈的欲望,半岛APP才会去寻找;而只有不断去想象,才会拥有强烈的渴望。在你展翅飞翔之前,你就必须相信自己一定能到达目的地。你都没有试、过,却总是先想着‘行不懂’,这样肯定不会成功啊。是否自信决定着你是否敢去做某件事,如果没有这份自信,你就不会开始去做;而如果不动手去做,就什么也不会发生。

  想要过得幸福而充实,就得先改变自己,钱可不能为他们代劳。金钱本身本身并不会使人幸福或不幸,它是中性的,及不好也不坏。只有当它属于某个人时,它才会对这个人具备好的意义或坏的意义。要么把钱用于好的地方,要么用于坏的地方。一个幸福的人有了钱会更幸福,而一个消极悲观,总是杞人忧天的人,钱越多烦恼越多。金钱会暴露一个人的品性。

  金钱是中性的,钱可以使人更加幸福,也可使人更加烦恼,结果如何完全取决于你自己。

  我们几个创业伙伴还有一些共同的特点:第一,从来都不知道怎么赚钱,但擅长学习;第二,从来都不觉得有什么东西是学不会的,在学习上非常愿意花时间,不断吐故纳新;第三,在实践中学习,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第四,热衷于开诚布公地分享,发表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意见,不去争论谁是对的,而是去争论什么是对的;第五,酷爱读书,遇到一本好书便彼此分享读书心得,举办围炉夜话和读书沙龙。

  所有的快钱,它产生的理由无外乎这样几点:信息不对称下的博弈、热点追逐中的投机,甚至是权力寻租。某种程度上来说,人类天生好奇,有着本能的求知欲和探索欲。然而,快钱带来强烈欢愉感的同时,却极易麻痹人们的神经。投资人一旦懒惰,一旦失去追求真理的精神和理解事物的能力,就可能失去了某种正向生长的本能。那些赚快钱的人会发现路越走越窄。我们也有一些挣快钱的机会,但我们敢于说“不”,敢于不挣不属于我们的钱。

  绝大多数人希望赚快钱。但是,越是着急,越是赚不到钱。因为,赚快钱的这条道上早就挤满了人。而勇于不去赚快钱,反而有大把的机会。

  投资项目分门别类,好比“弱水三千”。但投资的境界,关键在于独立思考的过程,投资的方式本身就是投资的内容。与许多在市场上频繁出手的投资人不同,我们始终把时间花在研究上,在投资前后都保持充足的耐心,去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深入理解。在中国,有太多创业者和创业项目,投资项目不是太少而是太多。我们不擅长搞“人海战术”——一年看特别多的公司,也不会频繁地更换战场——哪人多去哪,希望能赶上市场的风口,在资本热潮中分一杯羹。人云亦云的结果,很可能是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看不见也抓不住真正的大机会。

  投资市场到处是机会,可是如果不能集中精力搞懂一个行业,一个企业,就会错失真正的机会。买不到好公司遗憾,买到好公司,买少了更遗憾!

  赚钱其实是一种交换。如果企业真的创造出了价值,那么交换也就有了意义。如果不能为消费者带来价值,最终交换是无法形成的。

  好未来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张邦鑫在思考公司发展时,非常在意务实和创新,但对于教育行业来说,培养的学生出成绩就是核心的不变。因此,他的第一个想法是谨慎扩科,不把一个学科做好绝不开新的学科,不能为了营收数据好看而坏了节奏。第二个想法是逆向思维,不能照搬照抄,好未来不能是第二个新东方。张邦鑫说:“新东方教大学生,我们就教中小学生;新东方教大班,我们就教小班;新东方通过线下讲座招生,我们就通过互联网招生;新东方推崇名师,我们就做教研;新东方教英语,我们就做数学。”

  在传统视角下,护城河的来源包括无形资产(品牌、专利或特许经营资质)、成本优势、转换成本、网络效应和有效规模,所有这些要素都在帮助企业获得垄断地位,从而获得经济利润。因为垄断意味着企业掌握了定价权,这样企业就可以在一段时间内非常优越地面对竞争。人们总是习惯性地认为竞争越少越好,但是,一旦没有了竞争对手,企业的竞争力往往也会随之消失。补贴或者垄断产生不了伟大的企业,只有在竞争中才能产生伟大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