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半岛APP行绿色金融支持工具:预测与讨论
发布时间:2023-05-27
 近日,人民银行易纲行长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圆桌会上谈及绿色金融时表示,“货币政策方面,正在研究通过优惠利率、绿色专项再贷款等支持工具,激励金融机构为碳减排提供资金支持。”  作为人民银行绿色金融“五大支柱”之一的“完善政策激励约束机制”,其内涵正在逐步细化和明晰,具体的激励约束政策工具预计很快推出。  从货币政策工具角度看,绿色金融工具如何支持金融机构加大资金投放?具体的工具会有哪些?政策工具使

  近日,人民银行易纲行长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圆桌会上谈及绿色金融时表示,“货币政策方面,正在研究通过优惠利率、绿色专项再贷款等支持工具,激励金融机构为碳减排提供资金支持。”

  作为人民银行绿色金融“五大支柱”之一的“完善政策激励约束机制”,其内涵正在逐步细化和明晰,具体的激励约束政策工具预计很快推出。

  从货币政策工具角度看,绿色金融工具如何支持金融机构加大资金投放?具体的工具会有哪些?政策工具使用过程中,有哪些需要关注的?结合已有信息,我们进行初步的预测和讨论。

  碳达峰碳中和的“30•60目标”是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变量,会对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带来深刻改变。实现“30•60目标”需要金融的大力支持。绿色金融是未来金融系统服务实体经济的重大要求和重要方向。目前各方对绿色金融的讨论已经很多,在绿色金融框架方面,中国人民银行逐步形成了“三大功能”“五大支柱”的总体框架。

  “三大功能”主要是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的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市场定价三大功能;“五大支柱”主要是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强化金融机构监管和信息披露要求、逐步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拓展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空间。

  运用适当的政策工具提升金融机构积极性是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货币政策工具设计方面,经历了从理念到具体工具的演变,从最近政策动向看,预计将很快推出。

  半岛APP

  最早提出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绿色金融的是2016年人民银行等7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提出“探索通过再贷款、宏观审慎评估框架、资本市场融资工具等支持地方发展绿色金融。”

  2020年中国郑重承诺“30•60目标”后,绿色金融发展进入快车道。人民银行推动绿色金融力度持续加大,政策设计日趋完善并细化。特别是《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专项政策,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表明绿色金融的政策支持工具将很快推出。

  从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看,当前已经落实的政策支持工具包括但不限于:

  一是再贴现政策。再贴现作为为银行提供短期资金的手段,人民银行在再贴现票据的选择上,有着比较鲜明的结构性特点,鼓励银行使用小微企业签发或持有的票据申请再贴现,在行业上,优先对科技、农业、绿色等领域的票据进行再贴现。从实践看,各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针对绿色票据进行再贴现取得了一些成绩,如2021年前2个月,安徽省人民银行系统累计办理绿色票据再贴现11.6亿元,为企业降低融资成本超过500万元,主要支持固体废物治理、环境保护专用设备制造、再生能源利用等低碳环保领域百余家企业。

  二是把绿色信贷资产纳入央行抵押品范围。目前,人民银行已经将主体信用评级不低于AA级的绿色债券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的合格抵质押品范围,合条件的绿色贷款也纳入了合格抵质押品范围。此外人民银行还按季度对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业绩评价,评价结果用于央行内部评级。

  结合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在绿色金融支持工具创设上释放的政策信号,绿色金融支持工具预计将有以下特点:

  一是将形成一揽子货币政策工具及政策框架组合。《2020年4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励约束机制,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支持绿色低碳发展。”表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是必选项。目前“MPA考核暂时还没有涉及对银行绿色业务的考核”,考虑MPA考核中已经纳入小微、民营以及制造业等信贷政策要求,将绿色信贷业务纳入MPA考核未来也是大概率事件。而最新的政策表述中,“通过优惠利率、绿色专项再贷款等支持工具,激励金融机构为碳减排提供资金支持”的提法更具体,涉及到优惠利率支持、绿色专项再贷款。加之目前已经实施的绿色债券、绿色信贷资产纳入央行合格抵押品范围等政策,未来绿色金融支持工具将是一揽子的货币政策工具及政策框架的组合。

  二是绿色金融支持工具关键在于“低成本、精准性”。绿色金融的最终目标是以融资支持经济主体实现碳减排乃至碳零排,但在目前政策安排下,碳减排的效果及其经济价值难以客观估量,导致绿色项目普遍存在抵押难、融资成本高的情况。鼓励金融机构支持低碳绿色项目的一个重要方式便是为其提供低成本的资金,进而推动降低绿色实体和项目的融资成本,同时政策也应考虑精准性和直达性,以避免道德风险和概念炒作。近年来,人民银行在使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特定领域方面愈加得心应手,特别是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经受了抗击疫情和复工复产的考验,显著扩展了货币政策结构性功能的深度和空间。绿色金融支持工具方面,人民银行将“探索实施更多的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更加精准的、更低成本的方式,向低碳绿色项目提供支持。”精准性和低成本将成为绿色金融支持工具的关键点。

  三是绿色专项再贷款将是主要的表现形式。即使如我们分析所言,绿色金融支持工具是一揽子货币政策工具及政策框架组合,但其中最主要的预计还将是绿色专项再贷款。再贷款作为人民银行主要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近年来使用量和余额不断增长,并主要用于扶贫、小微企业以及三农领域。再贷款使用范围扩展至绿色领域,可直接套用当前较为成熟的再贷款政策框架,便于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和金融机构发放和使用,同时在具体的实施细节上,为突出绿色领域的特点以及“低成本”的要求,可通过设定更低的再贷款利率、对使用再贷款发放商业信贷的利率上浮水平加以限定等方式体现差异化。

  绿色金融支持工具是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结构性功能的最新体现。通过创设各类支持工具,人民银行在结构性政策工具的使用上更加纯熟,在保持总量稳定和推进优化结构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平衡。作为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之一,如何用好支持工具,提升工具使用效果,真正实现支持目标,在具体的实践中,还有不少值得讨论的地方。

  一是坚持支持工具的“引导性”,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还是应坚持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绿色金融支持工具主要体现为“引导性”,如为绿色金融提供相对低成本的资金降低绿色实体融资成本,提升绿色金融资产的流动性鼓励金融机构进行配置,为开展绿色金融工作得力的机构提供政策倾斜,鼓励“好人做好事”。在后续的政策设计中,“引导性”应是人民银行及监管部门的基本取向,在政策实施过程中,“边走边看”是较为稳妥的做法。如在绿色专项再贷款的创设中,先期不必强调一步到位,可通过逐步提高再贷款额度、加强再贷款使用情况评估等方式,逐步落实政策,并适时反馈调整。

  二是提升支持工具的“直达性”,保障资金“用足用好”。结构性政策工具真正发挥作用还在于要实现“直达性”,即央行的支持工具能通过银行体系直达需要资金的实体部门。去年应对疫情的专项再贷款以及后续的两项“直达工具”为绿色金融支持工具提供了有效的借鉴。在绿色金融支持工具,特别是绿色专项再贷款的运用过程中,实现资金的“直达性”,可做到两点:第一,对再贷款的投向采用“名单制”,即比照防控疫情专项再贷款的做法,向金融机构提供具体的绿色实体以及绿色项目的名单,金融机构发放贷款后,人民银行以绿色专项再贷款直接对接,使得低成本资金定向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第二,“名单制”更适用于重大项目或重点企业,对于银行自主发放的商业性绿色信贷,人民银行可运用与小微企业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工具和信用贷款支持计划的类似方式,通过特殊实体购买绿色金融资产(不买断)、提供优惠利率补贴等方式提高金融机构积极性。

  三是促进支持工具的“多样性”,更好服务绿色发展。“30•60目标”将推动形成一个规模巨大、创新驱动、多元包容的绿色金融市场。与之相对应,绿色金融支持工具也应具有“多样性”,通过一揽子的支持工具和政策框架满足更多的绿色金融“引导性”需求。如尽快将金融机构绿色信贷要求纳入MPA评估框架;再如在购买资产的选项上,针对符合条件的绿色票据,重启“买断式再贴现”,提高金融机构签发和承兑绿色票据的积极性,针对符合条件的绿色信贷资产,在纳入央行政策工具抵押品的基础上,探索以“买断”的方式向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或者在未来碳交易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以金融机构持有的“碳权益”作为抵押品,向其提供资金;还如,以金融机构绿色融资产生的“碳汇”“碳减排”效益作为评价标准,向达到一定标准的金融定向降准,释放资金,或以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的方式提供资金;此外,基于支持绿色信贷的抵押补充贷款(PSL)、针对全国性银行地方分支机构发放的专项再贷款、向金融机构以自有资金购买绿色债券的行为提供类“再贷款”等都是支持工具可以探索和推动的领域。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